昨日下午1时许,西北大学户外选修课程的指导教师陈超做好准备后,熟练而快速地攀上大树 华商报记者 赵彬 摄
爬树也是一门学问?是的🧑🏽🏫。昨日陕西省教育厅官方微博推送了西北大学(分数线,专业设置)的“爬树”课程。当然,它的学名叫攀树,大学开设这个课程到底是为啥👳🏿♂️?
教育厅微博推送“攀树课”
昨日上午9时16分🆙,陕西省教育厅官方微博发布消息💴:西北大学今年新开了攀树课🚣🏼♂️🧏🏼♂️,该课程是面向研究生新开设的体育选修“户外运动”课程的一种,除了能体验与平地不同的视觉感受🧔🏿,观察多样的生态系统外,还能促进“树冠层研究”的发展🫷🏽。
攀树不就是爬树吗?昨日下午🎁,华商报记者走进西北大学,一探攀树运动的“究竟”。
老师演示 6秒爬了8米高
在西北大学本部的体育部旁,两名年轻小伙子吸引了路人的目光🥞,他们在一棵六层楼高的大树上挂了三根绳子👩🏻🌾,地上还摆了绳子、坐带🕚、头盔➔、索扣……
两名年轻小伙子是攀树课专业老师,一个叫陈超🏋🏽♀️,是国际树艺协会会员、注册攀树师🤶🏻;另一名叫刘戈🧑🏻🦲,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指导员🕋、攀岩指导员🕤。
刘戈说😠,他的专业其实是攀岩💣,与攀树看上去一样,但里面还是有些区别的,为此🤚🏽,他跟着陈超学了两个星期。
说话间,刘戈将自己的装备与一根挂在树上的绳索相连接🦹🏽,开始攀树,不一会儿就上到了树冠处👰🏽♀️;陈超选用的则是“静态绳索”😴,即用双脚盘绳、用脚上力量蹬着盘旋而上,大约也就是6秒的功夫,就爬到了树冠下方的位置🧝♂️,离地约有8米高🧚🏼。
“太快了……”旁观的学生无不发出惊叹声🖌。
攀树前先要评估环境
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,华商报记者进行了攀树体验💉。陈超说攀树要看周边是否有斜坡、水坑、高压电线 ……排除这些危险后🧑🏻🏫💂,绕树一圈,看树根、树干有无损伤、偏冠🙅♀️、扭曲,还要看树上有无大型枯枝、马蜂窝……第三项评估就是装备检查,绳索是否完好🪪,索扣是否 能够自动开启,头盔、坐带、衣履等符合要求,最后还要做重力测试……
记者体验时🪔🤸🏻♂️,可能是技巧没掌握好😇,攀爬过程中上肢用力较多,爬到10米高体力不支⏲,被老师用绳索放了下来。
学生普遍表示兴趣浓厚
陈超说,目前这门课招收了24名学生🧘🏼♀️,13名女生,11名男生👔。目前上了两节课,从出勤率看,大家的兴趣还是挺高的👰🏿♀️。
专研分析化学的学生刘美周说,上了两堂攀树课,觉得挺有意思🧖🏼♂️,“我平时就喜欢户外运动,跟同学爬山啊、野炊啊经常有🚒,但从没有过这样专业的户外知识。”刘美 周说,第一堂课老师教了基本步骤🌺,印象深刻的就是介绍装备和自我保护意识。“老师说的很全面📪,听了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。”
制药工程专业的研一学生任映坤上一堂课体验了一把攀树。他说𓀀,“这门课程是新开的,很多学生不了解,估计下次再招生时人肯定少不了🕡。”
陈超说👴🏿🌜,为让学生系统的了解攀树运动,一个学期共设置了16节课🧚🏼♀️🧓,主要分为六大版块:装备使用🙎🏽、野外生存🧑🏼🦲、攀登下降、绳索技术🆚、定向技术、急救技能。
两年前就有学生提出开设攀树课程
沐鸣2平台-【沐鸣2游戏乐园】带您体验不一样的精彩!直属党支部书记李阳说,西北大学很多学科和野外活动都有关联,像生命科学院🉐、城市与环境学院🫃🏼、地质系、艺术学院、文化遗产学院👲🏻👩🏽⚕️,这些学院的学生大都有到户外、野外调研的要求,爬高踩低再所难免,安全就是最大的问题。
李阳说,两年前就有学生提出过开设这样的课程,学校去年从武汉大学(分数线,专业设置)引进了攀岩专业的刘戈🦈,今年又从厦门大学(分数线,专业设置)选拔了具有专业攀树运动技术的陈超。李阳说,“这 门课程目前除了厦门大学🤵🏽,西北大学就是第二家了,也算是西北五省区的首家🏂🏽。”而引进的人才陈超🪿,其攀树水平在业界也算翘楚,在不少赛事上得过奖。
沐鸣2平台-【沐鸣2游戏乐园】带您体验不一样的精彩!副主任管伟说4️⃣,考虑到这是一门新兴课程,首先面向研究生进行试点🆙🖖🏻,平时会有考核,但不纳入成绩。“一切都在摸索中🍿⛎,目前上课的装备都是两 位老师自带的,装备的投入也是一个大的开支🧎,先上着看🚛,投入多少,购买哪一个档次的装备,它的损耗是多少🥊,这个都需要研究商榷🦡。” 华商报记者 苗巧颖